为认真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,深入发现挖掘天津市援疆干部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,激励全体援疆干部见贤思齐、奋发有为,讲好新时代天津援疆故事,天津援疆前指推出【最美援疆人】栏目,分享季度优秀援疆干部的先进事例,弘扬援疆精神,传递正能量,谱写新时代天津援疆的壮丽篇章。
耿铁军,男,56岁,中共党员。天津市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,援疆任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。
56岁的天津援疆干部耿铁军,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,用三年又三年的坚守,将“天津职教模式”深植南疆大地。从渤海之滨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他带着军人后代心中的梦想援疆,走访企业,落实就业,让职业教育成为边疆青年“逆袭”的跳板。
初心如磐:两次无悔的援疆抉择
2023年3月,天津第十批援疆干部即将轮换时,一封“请战书”递交到了天津职业大学党委——“我申请继续援疆三年。”写下这行字的耿铁军,2021年12月曾经在地区人民医院检查出来的胃溃疡、胃出血住院治疗,血压常年偏高,同事劝他:“老耿,身体要紧!”他却摆摆手:“和田职院刚起步,孩子们需要引路人。"
2020年首次援疆,就开始负责意识形态、安全稳定、学生管理、招生就业、校企合作、岗位实习、创新创业、社会培训、交流合作、援疆项目联络、网络安全、校园信息化建设、图书馆建设等工作。如今二次请缨,他笑称自己是“职教老兵”。他说:“作为一名老军人的后代,现在我要在这里‘戍教育’。”在两次援疆的6年时间里,耿铁军先后走访喀什、阿克苏、和田企业53家;推动签订校企协议20余份,加入全国产教类融合联合体3个;2024年成功承办自治区人社厅、教育厅和田专场招聘会2场,参加招聘会2300人次,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。为2024届毕业生组织线上线下校园专场招聘会23场次,提供岗位1000余个……在和田职院2024届毕业生双选会上,22级电子商务凯丽比努尔·艾合麦提激动地说:“是耿院长把‘天津模式’带到了昆仑山下。”
深耕职教:架起校企“致富桥”
“职教援疆,关键要打通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耿铁军多次带领团队走访企业,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、实地考察、参观生产线等形式,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状况、用人期望、对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求等情况,探讨企业对学院教育教学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意见建议。最终学院确立了把企业资源和元素引入校内实训基地的特色建设,以“引企入校”“教学工厂”等模式,开展校企协同育人。
同时依托和田市北京工业园区企业,开展紧密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以“厂中校”的形式,将“订单班”开办在车间。学生通过校内外专业实训、顶岗实习,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,为“毕业即能就业,就业即能顶岗”的育人目标打下基础。耿铁军带领创建的“政校企三位一体”平台,引入天津轻工职院资源,促成两批36名新疆学生赴津联合培养;推动成立新疆首个“和田昆岗经济区市域产教联合体”,获专项经费100万元;指导拍摄《职教润疆》专题片,将“文化润疆”融入专业建设,浏览量破50万次。
创新突围:打造职教援疆“天津样本”
“传统职教是‘送技能’,我们要‘造生态’。”2023年9月,耿铁军牵头申报的“东西部跨区域联合培养项目”获批,首批19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赴天津学习。临行前,他塞给每个学生一本《津和职教成长手册》:“这里记录着天津地铁线路图、海河夜景拍照点,还有24小时帮扶热线——天津就是你们的第二故乡。”
耿铁军和他们团队探索“一中心、两融入、三协同、四结合”人才共育模式,获教育部专家组点赞;举办“京和杯”创新创业大赛,从21个项目中孵化8个本土品牌;建设“云实训中心”,天津名师通过5G技术远程指导新疆学生操作数控等设备。
此外,他还推动开展定向帮扶困难学生活动,累计资助贫困生120人;组织援疆教师与民族学生“结对认亲”,解决实际困难47项;每日清晨验收职教团队食堂食材,先后保障30余名援疆教师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在耿铁军身上,能看到两种力量的交织:军人之子的铁血担当,与职教匠人的细腻温情。他像胡杨般扎根沙漠,用职教之光照亮边疆青年的未来;又如骆驼般负重前行,在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间架起希望的桥梁。当天津的海河与和田的玉龙喀什河因教育共鸣,这片土地正书写着新时代的“山海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