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支持IPv6访问
首页 和田概况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政务服务 旅游观光
 
首页 » 正文

城在林中的“塞外江南”

日期:2017-09-11 11:08  来源:新疆日报  浏览次数:116822
打印

【字体:

核心提示:62年前,她还是“没有草、没有水,连鸟儿也不飞”的茫茫戈壁。今天,她已是“半城绿树半城楼”的“塞外江南”。这座城市,就是被诗人艾青讴歌的“沙漠美人”——克拉玛依。62年来,一代又一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,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斗,与大自然进行着不屈的抗争,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,终于将这个

62年前,她还是“没有草、没有水,连鸟儿也不飞”的茫茫戈壁。

今天,她已是“半城绿树半城楼”的“塞外江南”。

这座城市,就是被诗人艾青讴歌的“沙漠美人”——克拉玛依。

62年来,一代又一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,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斗,与大自然进行着不屈的抗争,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,终于将这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不毛之地,打造成了一座“建在森林中的城市”。

戈壁城市如江南

9月初,正是克拉玛依这座戈壁城市最美的季节。

作为我国唯一在戈壁荒漠中建成的人工河景区,8.5公里长的克拉玛依河像一条玉带,将克拉玛依中心城区装扮得美不胜收。

白天,碧绿的河水与两岸的绿水红花、廊桥瀑布以及景观桥交相辉映,犹如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。

克拉玛依河北岸,老城区里树木遮天蔽日;克拉玛依河南岸,新城区里芳草茵茵。

而中心城区南郊的农业开发区,这片将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,几乎是中心城区的四倍。2000年以前,这里还是戈壁与沙漠交织,如今成了植物的海洋和城市的“前花园”。

除了中心城区,不管是与其相距20多公里的白碱滩区,还是100公里外的独山子区、乌尔禾区,无一例外全都郁郁葱葱,绿树、草坪几乎铺满了整座城市。

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如今的克拉玛依,不仅实现了“将城市建在森林中”的梦想,而且城内及周边还出现了大量湖泊,比如金龙湖、凤栖湖、红山湖、玛依湖、艾里克湖等。“多湖围城”的奇观,让克拉玛依又新增了“戈壁水乡”的美称。

曾经荒凉无人烟

然而,谁能想到,今日这片“塞外江南”曾经却荒凉至极。

今年90岁高龄的克拉玛依市民许熙民,1955年随爱人的工作调动从西安来到克拉玛依。那时,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刚刚在黑油山附近定出一号井位。

许熙民记得,这里除了茫茫戈壁和沙漠外什么也没有,钻井工人们露宿戈壁荒原,天当被子地当床。没有生活用水,他们就用汽车去附近小草湖拉运带有特殊气味的苦水来喝。晚上睡觉时,肆虐的蚊虫叮咬得工人们根本无法入睡,大家只好撕一块纱布罩面。有时夜间狂风突然袭来,沙尘漫天,蚊帐被吹跑,连被子也被刮得老远……

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时间。

今年64岁的王长林是克拉玛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特聘园林绿化专家,原市园林局副局长。1978年春从上海部队转业到克拉玛依,一进克拉玛依市区他就彻底惊呆了:“这不就是一个放羊的村子嘛!”

王长林眼前,到处是土块垒成的灰扑扑的平房,除了友谊路等两三条路两旁有一些大拇指粗、歪七扭八的小榆树,就几乎再见不到绿色。

克拉玛依土壤贫瘠,盐碱含量很高,植物存活十分困难。有人算过一笔账,在克拉玛依养活一棵树,要比养一个孩子花费还高。

生态环境恶劣的后果十分严重。克拉玛依当时风多又大,春季到秋季,经常刮大风,有时一刮就是24小时,每次刮风整个城市天昏地暗,到处飞沙走石。

尽管克拉玛依人一直试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,但由于极度缺水,大面积绿化难以实现。

“原来这里环境确实不好,留不住心,也就留不住人,2000年以前,一些同事和朋友退休后就把这里的房子卖了,去内地养老了。”今年刚退休的克拉玛依市金色嘉苑社区居民李成说。

改善环境留住人心

不过,克拉玛依人始终没有停止过改善家园的脚步。

经过克拉玛依人3年的浴血奋战,2000年8月,引水工程竣工,400多公里外的滚滚清泉流进克拉玛依,整座城市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王长林说,从那时起,一条条道路重新规划、设计、修建,一个个小区开始改造,一座座公园开始兴建。道路修到哪里,小区改造到哪里,公园建到哪里,绿化就跟到哪里。“一路一景、一街一树”的城市道路风貌至今存在。

尤其是2012年,对克拉玛依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“大绿化”工程全面启动,通过5年的“大绿化”会战,至2016年,克拉玛依完成了7.4万亩的绿化建设,这相当于用5年时间完成了过去50年绿化的总和。2016年底,克拉玛依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.89%,绿化覆盖率从1999年的21.6%增长到43.05%,基本实现“森林围城”的城市生态格局;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99年的不足2平方米增长到11.62平方米,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疆领先水平。

通过“大绿化”工程,不仅起到涵养克拉玛依水源、防风固沙、净化空气、调节气温、减少热岛效应、有效缓解夏季的干热风、春秋两季的西北风的作用,还进一步提升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品质。

宜居的克拉玛依终于留住了人们的心。

克拉玛依市南泉小区居民文延秀是青海油田退休职工,原本在甘肃敦煌定居。去年,为了给在克拉玛依工作的女儿带外孙,老两口来到克拉玛依,并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:“这里环境实在太好了,我们今年已经买了房子,准备在这里养老了。”

生态建设无终点

尽管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对克拉玛依这座自然条件较差、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来说,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,生态文明建设永远没有终点。

克拉玛依市委书记赵文泉告诉记者:“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理念、新思想、新战略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环境保护的部署要求,克拉玛依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,作为重大生命线工程来抓。”

今年以来,克拉玛依市委、市政府提早谋划,将城市外围荒漠植被环带绿地,纳入城市生态防护体系,形成城市完整的生态绿地防护体系。按照规划建设时序,到2030年,规划区内各重要区域的沙漠化、植被退化、环境污染、生物多样性受损受威胁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,将彻底得到解决或明显改善。

“克拉玛依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,就是一部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。”赵文泉说。

对于今后克拉依的生态文明建设,赵文泉进一步介绍,克拉玛依将以“绿色生活方式、绿色生态方式、绿色生产方式”为目标,将克拉玛依打造成“水清、天蓝、地绿”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,最终成为生态环境良好、宜居宜业、如诗如画的匠心之城、记忆之城、诗意之城、健康之城。

我要纠错
打开手机扫一扫查看
相关稿件
 
你的浏览器目前处于缩放状态,页面可能会出现错位现象,建议100%大小显示。